現在才談高鐵,好像遲了一點,之前一直也想寫,但是沒有時間,經過了第一輪抗爭之後,有些事仍然是值得談論的,所以還是在這裏談一談。
支持與反對的人也各自提出了不少論點,在輿論中爭取支持,當中有很多數據,各有各的看法。對我而言,我不是反對興建高鐵,這個方案在我大學讀書的時候已經被提出,當時的名字是「區域快線」,而當時只是一個概念,我也不是太過清楚當初的選址是西九還是紅磡,但肯定的是錦上路並不是一個考慮的地點。
而我對錦上路的方案是有一定保留的,雖然有研究指這個方案可減少三百多億的開支,但要另外接駁鐵路出中環,這個並不是高鐵的興建原意,高鐵應該是兩個城市中心的接駁,雖然現在高鐵的廣州終點站並不是廣州市中心,但在內地,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?現在不是市中心,但不代表將來不是呀,在內地要做開發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,要做的話一定能做到。
所以我覺得政府應該考慮使用西鐵的原有路軌去興建高鐵,現時的西鐵按計劃會有一條北環線接駁落馬洲站,但是這並不代表西鐵沒有空間與高鐵共用路軌,現時的西鐵人流估計與當初有很大的出入,就算南環線的啟用增加了人流,但仍然未飽和,高鐵的人流估計也見不得有根據的情況下,共用路軌是一個可能的方案。不過所有的決定也已成定局,路仍然會按政府的意思而行。
不過更值得談論的是政府的處理手法。什麼是主流民意根本是說不清的,有不同的調查也反映出不同的數字,我覺得在社會之間並未如政府所說的有共識,不過在立法會內,政府與保皇黨有共識使可以了。今次的討論在後段集中在「八十後」的衝擊,把整件事負面化,令社會對整件事的討論轉移了焦點,所以對於其他和平的集會人士是不公平的,最大的問題是令社會標籤了整個八十年代出生的人,這樣只會使問題失去對焦,只會引發更多的爭執。用一小眾代表大眾,或許就是傳媒為求銷量的做法,但引起的問題就置身事外,香港真的是一個不平衡的社會。
政府呀政府,為何你可以令一個政治冷感的地方變成如此火熱的地方?但我不覺得政府會做好檢討,只會繼續把問題置之不理,因為所有的得益者不會容許自己的利益受虧損,就算是新一任特首上台,也不見得他有如此毅力及勇氣去挑戰權威,所以香港的社會問題只會惡化下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